谈及家风,俗话也叫“门风”,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。有句老话讲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”,千百年来无数家庭认同并信守着这个朴素的道理。好的家风就是无声的教诲,惠泽于家庭成员。有了好的家风,孩子才能茁壮成长,家人就会积德行善,家业才会兴旺发达。我认为家风的好坏与家庭贫富无关,与父母文化程度也无关,但与父母的德行素养有非常大的关系。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,接受着传统的道德教育和家庭影响,父母和公婆并不懂家风是什么,但他们却用一个个行动感染影响着我们。给大家分享两个洗脚的记忆。第一个是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奶奶中风半身不遂,父亲为奶奶洗脚剪脚指甲的的记忆,奶奶的指甲又厚又硬,当时还没有指甲刀,父亲就把奶奶的脚放在他的双腿上,用裁减衣服的剪刀一点点的剪,不停地变换下剪刀的姿势,我和叔叔家的孩子们站在边上看,他还笑着说:看奶奶的脚指甲厚不厚,等我们老了,指甲也就变厚了,而且人也变臭了,你们会给我们剪脚指甲不,我们咧着嘴跑开了。第二个是前段时间婆婆出院,脚指甲长长了很多,我端了一盆水让婆婆泡脚准备给她剪脚指甲,公公对儿子说:刘鑫煜,奶奶每天给你做饭,还买好吃的,你是奶奶的乖孙子,你能不起给奶奶洗洗脚,给二爸和三爸做个榜样,让大家表扬一下你。一提到要当榜样,儿子很爽快的答应并洗起来,还问奶奶,这劲够不够,婆婆很是开心的笑着。父亲以行动教育了我,公公以语言表扬的方式教育了儿子,让我们在小时候就知道什么是孝。类似的故事每天都有发生,只是大家没有把这些故事和家风联系在一起,总是认为家风很正统、深邃,其实家风如丝丝细雨一样,潜移默化地滋养着家庭成员的心灵。
我和老公家上下三代都是农民,关于清廉方面的家风故事也没有能向大家分享的。父母一直通过一些琐碎的语言或者“小时偷针,长大偷金”的故事教育我做人要清清白白,做事要堂堂正正,我也不断地提醒自己。《朱子治家格言》有“德不配位,必有灾殃”,一个人的德行要和自己所处的地位匹配,否则必会招来祸患。一名党员干部如果在家孝顺父母,疼爱妻子,言必行,行必果,必然家风正、行为端,那么工作上也会克己奉公,清正廉洁。若治家不严、亲情错位,腐败就会侵蚀他们的家人,甚至会演变成家族式腐败。公司新装修的廉政教育室中有流芳百世的包拯、范仲淹等历史廉洁人物的宣传,也有臭名昭著的周永康、郭伯雄等贪腐反派人物,正反两面的鲜明对比立即凸显出清廉品格的高尚。还有算好人生七笔账的算盘雕塑,警示大家一旦贪腐,政治生命结束,、经济利益受损,声望名誉被毁,家庭妻离子散,亲情众叛亲离,同时身陷囹圄,身心患疾。我相信所有人看后都有所感触和醒悟。
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,原生家庭对孩子性格、品格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,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要自己做到,我希望我的孩子们接受传统的儒家文化教育和家庭教育,长大后品行端正,关爱家人、热爱工作,我应该先做一个那样的人给他看。虽然他们现在还不太懂我说得这些话,但我希望他们到了我这个年龄,提起家风,也可以有好故事给大家讲。愿天下儿女都能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,做父母的好儿女,做孩子的好父母,传承好的家风,实践好的家风。
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,家风相连成民风,民风相融汇国风。家风正,则民风淳;家风正,则政风清。让我们立好“家风”这面镜子,照清自己,照亮他人,以好的家风带民风、促政风。(魏婷)